昆山威脅論-台灣競爭力消失了嗎?
今年的台灣,和往年真的不一樣。
3月日月潭下雪,11月全台高溫達攝氏32度。夏季颱風多得不像話,不但把一支蔥哄抬到10元,還造成桃園水荒,把經濟部次長吹下台。
百年不遇的天災,對台灣的創傷還不及人禍。立院打架上CNN、二十三年來最低的貿易順差、全亞洲股市都漲,只有台股慘跌。失業加通膨,走過中美斷交、石油危機、中共對台試射飛彈的台灣人民,二十四年來,沒有一天像現在這麼鬱卒。
全民走進一個大悶鍋裡:明明水已經開了,但不曉得為何鍋蓋老是衝不開。
今年前三季,台灣四周的南韓、香港、日本、新加坡、泰國股市連創新高,只有台股反而逆勢下跌。外資連連買超,持股比例逼近三成,反倒是台灣人自己不捧場。
根據摩根富林明投顧的調查,未來半年內,無意加碼台股的投資人將近七成。
10月中旬,金管會到歐洲招商,歐洲法人代表就向台灣官員質疑:你們叫我們投資,為什麼你們的散戶不投資?」老實說,台灣今年的情況並不比往年差,經濟成長率仍然將近4%,比2001年的負成長,強多了,但奇怪的是,全民對未來卻極度缺乏信心。
經站在地獄的門口
台北的夜晚不再那麼光采奪目。夜店林立的安和路以前是全台灣最晚熄燈的地方,現在,大排長龍的計程車陣不復可見。
台北的白天比以前更混亂。每個捷運出口站著十幾個人,硬塞給路人一大疊傳單,有上千萬豪宅的廣告、現金卡申請表、不要錢的報紙、直銷徵人啟事。
只是,發傳單的人以前是十七、八歲的工讀生,現在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失業工人。失業再加上九年以來最嚴重的物價上漲,人民的痛苦指數達到二十四年來的最高點。由於對未來信心不足,消費者也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大把大把地花錢。
即使台灣汽車業龍頭也得承認,10月份國產車買氣低迷,讓他們嚇一跳。
經銷豐田車的和泰汽車副總經理蘇純興向媒體表示,造成買氣中斷的原因,恐怕與近來政爭不斷,加上弊案頻傳有關;10月份股市連番下挫,也讓消費者失去信心,因而延遲消費。
工總工業發展委員會召集人洪寶川則表示,工總轄下近一百四十個傳產公會,有近半數因為會員廠商外移、歇業而面臨關門的窘境。
台灣曾經走過比現在更壞的歲月,中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中共對台試射飛彈,但從來沒有像現在,一股前所未有的絕望感,悶在很多人心裡,說不出來。但反映在行動上,是不敢對未來投資,不再大肆消費,對未來充滿不確定。
正如一家外資法人對台灣現況的描述: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十字路口,不知下一步會朝哪裡去?一位在兩岸投資藝術產業的台商很激動地回應這份報告:「台灣根本就已經站在地獄的門口!」
朝小野大台灣生什麼病?
以往台灣不曾有過的「朝小野大」的局面,導致朝野惡鬥的畫面每天像連續劇般持續上演,是衝擊民眾心情、教人煩悶的主因。
神達總裁蔡豐賜回想,10月份,當全中國老百姓在電視機前得意地觀看神州六號升空;頻道一轉,台灣衛星電視傳來的卻是「立法院流血打架」的畫面。蔡豐賜心情的失落難以言喻。
從2000年政黨輪替開始,朝野對立已經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大毒瘤。在經濟部年度的「製造業國內投資實況調查」中,受訪業者最迫切希望改善的事項,第一位就是「維持政局安定」,比例高達34%。2000年時,只有19%的企業希望「維持政局安定」。
當亞洲股市平均上漲15%,韓國股市創下34%的上漲紀錄時,台股卻下跌了1%。高盛分析師慕天輝(Timothy Moe)一篇題為〈What ailsTaiwan?〉(台灣生了什麼病?)的文章在兩岸台商普遍傳閱。
慕天輝認為,台股下跌是因為台灣對於選舉和政治狂熱,改善投資環境及基本政策的動能大不如前。加上兩岸情勢未明,統獨議題變成
全民關注焦點,以致散戶看不到市場前景,紛紛賣股換現金,不願投資,也不再有期待。
十年前剛到大陸時,滬錸光電行銷處長張鳴仁每次看到新聞報導台灣亂象時,還會恨鐵不成鋼,但現在已經對台灣沒太多感覺了,他感歎「台灣已經是一個被放棄的國家」。
台灣前三大電子廠某位駐昆山的負責人,過去在大陸還會很仔細看台灣報紙,現在只看完標題就丟掉。
這位負責人曾多次向政府提出產業建議,但都得不到回應。謝長廷在擔任高雄市長時,曾找他去看規劃中的亞太營運中心,但看了之後很失望,「還遠不如海爾的營運中心」,這位在1989年六四事件前就到大陸發展的台商,對兩岸十多年來的消長,感觸特別深。
只有台灣漠視中國崛起
執政當局的鎖國政策亦是造成「悶鍋」的主因,許多人擔心台灣日益被邊緣化,國家競爭力正逐漸消逝。
台玻總經理林伯豐指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忽視中國市場的經濟實力,只有台灣漠視。面臨中國的崛起,台灣政府對政治正確性遠比經濟正確性來得重視。
中信集團董事長辜濂松最近在回答記者有關台商外移大陸的問題時也表示,經濟不是政治可以影響的,到哪一個國家設廠,廠商考慮的是會不會賺錢;如果是不賺錢的地方,即使叫台商去,台商也不會去。他還強調,台灣的未來全在經濟,經濟不發展,一切免談。
其實,政府高層也有人是務實看待兩岸關係,一位央行高層官員最近即私下表示,台灣根本不需要花大錢買武器,就像一個人身體健康,就不怕別人欺負,台灣只要把經濟弄好,國力自然就壯大。
林伯豐建議政府應該學習日本,鼓勵企業到海外設廠買大樓,當成國力的延伸,像「昆山就等於是台灣桃園,是上海的後工廠」,而且「我們不來大陸,歐美也會自己來」。
沒錯,不被意識型態綁住的外商,已經在中國找到了續命丹。
《華爾街日報》形容,憑藉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及每年近10%的經濟增長率,中國已經成為企業界眼中新的黃金國。西方企業管理人
士現在流行以「中國」來解決一切經營上的難題:像經營費用太高了,那就將業務外包到中國;嫌營收增長太慢,那就到中國擴張業務。
即使美國政府政治上與中共衝突不斷,但美商在中國的投資開始收穫了。
大陸美國商會最近調查四百五十多家擁有中國業務的美國企業,有六成八的受訪企業表示在中國業務開始獲利,有七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大陸的毛利率高於全球平均值。
特別是一些在本國營運困難的美商,紛紛在大陸找到企業的續命丹。惠普(HP)過去四年在大陸平均每年成長兩成;出現財務危機的汽車零件大廠Delphi過去十一年在大陸平均每年成長三成,2004年營收衝到637億美元;在美國大幅裁員的通用汽車今年上半年在大陸共賣出三十萬輛車,比去年同期增加18.9%。
眼見外商步步進逼,台商反而受限於兩岸政治關係緊張,難以施展。難怪,在經濟部的調查中,「改善兩岸關係」是製造業第二項希望政府做的事,比重將近三成。【精彩內容請見12月號遠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