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通膨危機 比次貸風暴可怕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8.04.08 03:16 am


亞洲國家不該擔心老美怎麼拯救信用危機,也不必擔心哪家投資銀行或避險基金即將倒閉,應該擔心本國米價、物價爆漲!因為物價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殺傷力可能遠超過美歐的信用風暴。

30億人賴以維生的米價頻頻改寫歷史新高,物價飛躍上漲,對快速成長的亞洲國家才是真正的危機,因此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阿里說:「糧食只是冰山一角,亞洲各國都出現過熱的跡象。」

亞洲通貨膨脹激升背後另有兩大力量,一是低利率造成的資產價格暴漲,二是工資快速上升,這些因素湊在一起,就變成可怕的景象。難怪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今年亞洲通膨會升到十年來最高水準。

從美日兩國多年來不斷降低利率的作法來看,物價飛漲趨勢早就可以預見。亞洲國家外匯存底不斷增加,經濟快速成長,工資迅速提高,都助長物價上漲。

其實食品價格上漲不是循環性現象,而是長期趨勢,深知其中道理的阿里現在改口說:「高成長、低通膨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各國政府現在必須勒緊褲帶,將來才可能再度起飛。」

話說的很重,不過今天一波又一波的物價暴漲,顯然可能重挫辛苦熬過金融風暴的亞洲國家,各國央行別無選擇,勢必提高利率,而結果可能是成長減緩、股市下跌。

食品價格是亞洲國家政府面臨的迫切危機,過去政府用補貼和出口管制,掩飾食品價格漲勢,現在價格漲到政府再也無力補貼的地步,政府不是大幅提高債務水準,就是把衝擊轉嫁到民眾身上。

過去亞洲很多國家的家庭把所得的一半,用在食物上,這一波物價漲勢使民眾的食物負擔大為加重,形成貧者愈貧的效應,嚴重衝擊得來不易的較高生活水準。

物價上漲也形成了「成長路障」,從水泥到鋼筋都拚命漲價,使亞洲國家推動基礎建設時問題大增,也使基礎建設變成了助長通膨的因素。

糧食和其他商品不同,汽油貴了,可以想辦法對付,黃金貴了,可以改買白銀;米、麥、玉米、黃豆、豬肉和食油貴了,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這就是通膨在政治上和社會上具有極度爆炸性影響的原因。(彭博資訊)

【2008/04/0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