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聲啞 來貼清熱發散藥
2008/03/26
【聯合報/董延齡/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選舉激情過後,熱情民眾參加造勢,喉嚨過度使用,聲音沙啞,嚴重者聲嘶力竭,造成聲帶長繭,咽喉腫痛。


中醫對於聲啞形成的病因,認為與內火外寒、瘡痛勞啞、謳歌先音、肺氣不足等有關。


內火外寒即一般所說的寒包火,體表受了寒邪,寒主收引,體內熱量不能外散,鬱而為火(熱),熱到超過身體臨界點時,即會引起紅腫熱痛,亦即西方醫學所稱的發炎症狀。此類聲啞常兼外感疾徵候。


此時服用清熱發散的藥物,使內熱清除,外寒消散,亦就是內清外表治療法則,聲啞自然即會痊癒,常用的處方如銀翹散加味。


瘡痛勞啞:急性咽喉炎失治,轉為慢性,波及聲帶,又兼因職業關係,多言不休,重傷聲帶,稱為勞啞,如同西醫所說的聲帶結癤。


此時急性期可以清熱解毒,常用藥味有小豆根、射干、桔梗、大力子、甘草等;或用元參、馬勃、小豆根、甘草等;在慢性期則用麥冬、半夏、人參、天花粉、百合、藏青果、蟬衣、木蝴蝶等。


謳歌先音:即歌唱時用太猛,又不懂得正確使用發聲器官,撕裂聲帶,以致形成了所謂破鑼嗓子。此時除了暫時少講話外,也可用清熱利咽、潤燥宣肺藥材,再加銀花、射干等。


肺氣不足:聲帶發音,必須利用肺氣鼓動聲帶,一些依賴講話或歌唱為業的人士,因肺氣虛弱,不夠鼓動聲帶所需,但又不得休息,只得勉力拚命嘶吼,以致損傷了發聲器官。此時如是以上第一種原因形成的聲啞,只要服用清熱發散的藥物,使內熱清除,外寒消散,亦就是內清外表治療法則,聲啞自然即會痊癒。常用的處方如銀翹散加味。需要補肺益氣、潤喉爽聲,常用的處方有麥門冬湯合訶子清音湯加減。


切記治療期間,須盡量少講話,不吃煎、炒、油炸、火烤、烘焙及燥熱性飲食,更要睡眠充足。咽喉欠佳、口燥的人,除多補充水分外,另外可用蓬大海、桔梗、甘草,稍加冰糖,煮水當茶喝。


【2008/03/2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