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打通膨 財政貨幣都該緊縮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05.26 03:49 am



劉憶如。
(本報系資料庫)
大和總研首席顧問劉憶如昨(25)日表示,高物價、低利率形成的負利率現象,台灣正無聲無息地進行一場財富重分配遊戲,值得政府注意,她認為,對抗通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應採取緊縮策略。

劉憶如說,現在的名目利率,短期的3個月期利率2.7%,長期的10年期公債利率也只有2.5%到2.6%,物價上漲率以4月份來看,已達3.8%,名目利率減掉物價上漲後的實質利率,早已是負數。

對一般老百姓來說,現在如果有100元,放在銀行定存利率假設是3%左右,一年後有103元,但如果物價上漲4%,原本100元的東西變104元,因此,實際上民眾的錢是愈存愈薄了。

這種銀行利率追不上物價上漲幅度的負利率現象,受傷害最大的是存戶,尤其是長期利率更低,存愈長的傷害愈大,特別是一些退休族群。

借錢的人,尤其採固定利率的,實質債務反而是變輕了,存款的人的錢,等於到借錢的人的手上,負利率正無聲無息地進行一場財富重分配遊戲,這是政府要注意的現象。

至於該如何因應,劉憶如表示,不只台灣,全球很多國家都進入負利率,因美國從去年8月以來重新走回降息的路,台灣等亞洲國家,如果不跟進降息,則會擔心熱錢進來,導致貨幣升值,景氣受影響,撐不起的就跟著降息,亞洲的通膨問題就更加沒有政策工具可以抵擋了。

美國因進入景氣衰退期,需求較低,所以通膨問題不如景氣問題嚴重。美國因次貸問題採取低利,但助長亞洲通膨壓力,對亞洲來說通膨才是頭號問題,尤其是台灣,油價凍漲後,又面臨解凍上漲,台灣通膨問題要更謹慎拿捏。

劉憶如認為,財政及貨幣政策都應採緊縮,才能抑止通膨,此刻做12項愛台建設,可能反而助漲通膨,政府應注意。

貨幣政策也應緊縮,要嘛利率上漲或匯率升值,雙率雙漲,劉憶如說,利率及匯率,就像要打針還是吃藥一樣,變成如何拿捏的問題。升值不利出口、有利進口;利率高對存款人好,對借款人不好,打針、吃葯,如何配合,都很重要。

劉憶如認為,對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要不要補貼,只是一環,就像吃葯要不要配糖吃一樣,整體的政策才是關鍵。不論是打針或吃葯,都難免有副作用,但醫生總要開出藥方,她建議,政府應以總體的思維,拿出整體的政策,才能減輕通膨問題。

【2008/05/26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