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階段抗癌飲食秘笈大公開!
事實上,對抗癌症,不同階段各有因應的飲食對策,只要掌握原則,一樣能吃得開心又健康。美國癌症協會強調,什麼都可以吃,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就是最好的營養原則;甚至還要「多吃」,蛋白質攝取應比生病前增加50%,熱量多加20%,做好應戰的準備。
【文/楊心怡】

 

研究顯示,四成癌症病人並非死於癌症,而是營養不良。癌症病人該怎麼吃?如何增進食慾,減輕不適?

 

早上起床後,一碗香菇山藥粥,搭配一杯胚芽豆漿及優格蔬果沙拉。午餐,炒一盤櫻花蝦炒飯、木耳肉絲,配上海帶菇筍湯。晚餐稍微變化一下,煮個紅豆五穀米飯、雙色花椰菜,再燉一鍋地骨雞湯慰勞自己。餐與餐中間,還可吃些小點心,如紅芋奶露、首烏芝麻糊等,補充熱量及營養。

 

這麼豐富的菜餚都是專門為化療病人設計的。誰說癌症病人一定得吃水煮青菜?對癌症病患而言,食物營養尤其重要。

 

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若吃得好、營養足夠,有心情比較愉快,維持體重,較能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減少感染風險,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復原等好處。

 

研究也顯示,早期的營養支持,不但可提高放射線療法完成率,還可減少住院天數(從13.5天減至3.2天)。

 

但另一項研究竟指出,約四成的癌症病人並非死於疾病本身,而是營養不良。

 

不少病人迷信所謂的「飢餓療法」,認為不能吃得太營養,以免癌細胞容易長大;或是在罹癌後改採生機飲食或吃素。這些錯誤認知,都可能使身體因營養不良,或攝取不足而體重減輕、體力變差,甚而送命。

 

事實上,對抗癌症,不同階段各有因應的飲食對策,只要掌握原則,一樣能吃得開心又健康。美國癌症協會強調,什麼都可以吃,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就是最好的營養原則;甚至還要「多吃」,蛋白質攝取應比生病前增加50%,熱量多加20%,做好應戰的準備。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張璦書說,她都會建議病友,可以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自己每天吃什麼,有什麼身體反應記錄下來。還可做些變化,例如她在接受治療時,計劃一天至少要吃一顆蛋,就每天用蛋做不同料理,蒸蛋、炒蛋、荷包蛋等;或是醫生要她多喝水,她就加些枸杞、紅棗,有味道,喝起來也比較開心。

 

不同階段的飲食原則
準備期:從診斷到化、放療及手術前

 

●飲食重點:蛋白質及五穀根莖類為主,再視情況補充蔬果。

這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維持體重,且因為手術與化療會造成身體組織嚴重耗損,需要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幫助修補、重建受傷組織。

 

譬如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魚肉豆蛋每日4份,這時可改成5份,每日攝取的奶類可增加到兩杯(1杯240cc)。

 

至於蔬果,因熱量少、易產生飽足感,在這時期只能做為配角,還是需以蛋白質與五穀根莖類為主,以免維持不住體重。

 

治療期:手術後及化、放療期間

 

●飲食重點:這時飲食較無禁忌,只要想吃的、能吃的,都可儘量吃;如果沒胃口的病人,建議也可從點心增加熱量攝取。

 

化療時會引起食慾不佳、味覺改變、噁心等副作用,嚴重影響病人營養攝取狀況。可以適時選擇一些體積小但熱量高的點心,如冰淇淋、布丁等補充熱量及營養素。

 

張璦書說,她之前因乳癌接受化療時,想說噁心的副作用與懷孕時相似,她就邊吃酸梅,邊告訴自己「我正懷著未來的新生」,抱持樂觀的心情面對每一次療程。

 

化療還會讓人味覺變苦,乳癌防治基金會營養保健講師柳秀乖在《癌症飲食全書》中建議,可在飯前漱口,並在烹調時稍微加重酸和甜的比例,但又要避免太甜膩,以免增加噁心的感覺。因此,可用水果、薑、蒜,或自製有機蘋果醋、香椿醬、梅子味噌等調味料,豐富食物味道,增進食慾。還有人發現用金屬製的餐具,比塑膠製品更可減少苦味。

 

對化療造成的黏膜潰爛,最好避免高油脂及茶、咖啡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改選質軟細碎、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類、奶類、果泥、蔬菜泥等。

 

研究還發現,麩醯胺酸(glutamine)有助修復黏膜細胞,對化、放療造成的嘴破、腸胃道發炎等症狀效果不錯,通常醫院營養師會建議病人在接受化療前3~5天開始服用此營養補充品。

 

但要特別提醒,在癌症治療期間,最好不要使用高劑量的維他命、抗氧化劑補充品及保健食品、中草藥等。因為有研究指出,補充品過量可能會增加癌症的復發率,甚至可能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每天一定要喝足2000~2500cc的湯汁、飲料或白開水,不但可排除藥物毒性,也能減輕口乾等副作用。

 

另外,許多病人會詢問罹癌後是否要改吃生機飲食?柳秀乖認為,採用天然無污染的有機食物,可幫助人體恢復自然的治癒力,增加免疫系統。但生機飲食應是正規飲食外的輔助治療,尤其不適合化療時期,因為此時病人抵抗力低,生食易感染,且擔心熱量與蛋白質攝取不足,沒有足夠體力對抗癌症,因此,最好等病情穩定後,再漸進式進行,並建議仍以熟食為主。

 

恢復調理期:治療結束後

 

●飲食重點:以增加飲食種類的多樣性為目標,可依據蔬果顏色為攝取原則。這時期也可適當選用維他命等保健食品,較安全。

 

治療結束後,健康養生的營養計劃真正開始。不同蔬果,各有不同的抗癌效果。該怎麼吃?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依照顏色攝取。《癌症飲食全書》中就介紹了「7色飲食療法」,可計劃2~3天為一循環,將7色食物(紅、黃、綠、褐、白、紫、黑)完全攝取,或至少也要在每週食材選購上將7色食物考慮到。

 

美國癌症協會也有推薦抗癌五色蔬果(紅、黃、綠、白、紫),日本學者甚至主張每天應攝取25~35種多色彩、多種類的食物,無非是希望病人能充分攝取到各類營養素,增進免疫力。

 

油脂的攝取,建議採用不飽和脂肪酸,如堅果類、松子、核桃等,減少動物油脂攝取。其中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保護作用,可降低乳癌罹患率,核桃是最佳來源,鮭魚、秋刀魚等深海魚類也有。

 

肉類則盡可能一天吃1~2種即可,並以家禽、瘦肉、深海魚等白肉為主,也可多以奶、豆類取代。魚類可去掉皮、肚及頭部等脂肪多的部位。

 

乳癌患者需特別注意,低脂、高纖、多蔬果是術後患者飲食重點。脂肪量最好限制在50克(約3大匙油)以下。有研究顯示,飲食中脂肪攝取量減少至總熱量的20~25%,可降低乳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癌症治療前與治療期間,可諮詢醫院營養師的意見;當治療告一段落,不妨再做一次營養諮詢,由營養師針對個人體重、年齡、性別、體能狀況,提供抗癌與維持標準BMI的飲食規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協會、美國癌症協會、《癌症飲食全書》(原水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