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疲軟將持續到後年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上海證券報
2008 / 07 / 31 星期四 09:49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在未來兩年內,發達國家的增長仍將低於其潛在的增長率,發展中國家仍將保持高於潛在增長率的經濟增速。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各成員國、拉美國家、中國和俄羅斯等經濟體的發展成為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體。

  當前,全球都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世界經濟已進入調整期,滯脹局面不可避免。本次調整,美國次級債危機只是導火索,持續的全球貿易失衡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推動的通脹積蓄了足夠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力量。美國次級債導致的信用危機以及金融市場的動盪,加上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嚴重制約了發達國家的消費,對於消費占GDP絕大部分比重的美日歐等國家來說,經濟增速必將大幅放緩。發展中國家也不能獨善其身,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同樣存在著調整的需要。

  美國次貸危機自去年全面爆發以來,已形成了四波衝擊,從最初的次級抵押債券領域向整個全球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基本面蔓延。今年一季度,美國次級債的違約率已經上升到18.79%,浮動利率次級債違約率更是超過了22%,未來兩個季度,這種違約率還將繼續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在美國的現房市場上則出現了積極的企穩信號, 5月,美國現房銷售同比下跌15.9%,大大優於前幾個月的水平。我們預計,美國的現房市場將繼續低迷,這種低迷是對風險的消化過程,明年有望回升。

  儘管美國政府一直聲稱堅持強勢美元的政策,但這只是一種態度的宣示,或一種「霸權美元」的表現。美元指數從2001年的120.5點高位至現在已下跌近40%。經歷了4月份的震盪整理逐步走穩後開始的中期反彈,只是市場對美國經濟超預期的反映,並非美元走強的拐點。雖然隨著歐盟和日本經濟的不景氣加深,加上年底美國新總統對經濟的刺激措施,都增添了美元將震盪走強的基礎,但從長期看,美元繼續貶值的趨勢很難改變。

  2002年以來,隨著美元的持續貶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相對於有色金屬,農產品以及原油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全球的通貨膨脹。6月,美國CPI達到了26年以來最大的月漲幅,生產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長9.2%,創1981年以來的新高,凸顯美國通脹的上行風險攀升。日本消費者物價正以十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通脹率或將超過2%的控制範圍的上限。歐元區15國6月份通脹率達4%,創歐元流通以來的最高紀錄,大大高於歐洲央行制定的2%的目標上限。

  在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已對其經濟發展及金融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於通脹失控,越南爆發金融動盪,7月CPI增幅將高達27.04%,連續第九個月達到兩位數。在印度,國際原油價格加上國內食用油、糧食、蔬菜和部分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共同推高了其通脹,通脹主要衡量指標——印度批發物價同比指數(WPI) 3月底升至7.4%,6月份更創下11.05%的新高。今年上半年,俄羅斯通脹率約為8.7%至8.9%,電價已上漲17.6%,天然氣批發價格上漲28%至29%,要實現央行確定的全年通脹控制在10.5%內的目標已不可能。

  儘管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通脹壓力嚴峻,但我們不認為會迎來一輪全球的加息潮。在對待加息的態度上,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出現了分歧。歐洲央行在7月3日加息0.25個百分點後,日本央行7月15日宣佈維持隔夜拆借利率在0.5%不變,並明確表示,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會同時考慮「經濟可能減速的風險」以及「通脹可能上升的風險」,不會「厚此薄彼」。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在下行風險加重的背景下,美國、歐元區及日本將會繼續保持現有利率。對於美日歐央行來說,他們以前堅持的控制通脹的政策目標,在日益嚴峻的經濟下滑風險下已逐步轉型,美聯儲去年已經不顧潛在的通脹風險多次大幅降息,相對而言,歐洲央行更堅守著控制通脹的政策目標。儘管通脹壓力屢創新高,但美日歐央行如果輕易加息,只會加劇經濟下滑的風險。

  新興市場國家的態度則與發達經濟體迥異,多數國家已多次大幅加息,巴西、俄羅斯六月初分別加息,印度更在七月議息會議前緊急加息。今年2月,俄央行將再貸款利率從10%提高到10.25%,此後又分別於4月和6月兩次提高再貸款利率,每次的提高幅度均為0.25個百分點,6月10日再次提高再貸款利率從10.50%提高到10.75%,從7月14日起再次將再貸款利率從10.75%提高到11%。這是俄央行今年以來第四次提高該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

  但新興市場國家發展模式大受衝擊。近年來亞洲乃至全球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全球經濟長期失衡基礎之上的,在全球流動性背景下,國際資金紛紛向新興市場國家流入,由於在最終消費市場及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沒有話語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更沒有絲毫影響力,新興市場國家很容易受到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和衝擊,其損失最大,衝擊最為嚴重,沒有絲毫的防禦能力。這些國家經過若干年發展所積累起的財富只是賬戶上的外匯儲備,而這種儲備也在美元貶值、本幣升值的壓力下慢慢縮水。有色金屬、能源等國際要素價格的持續飆升以及出現的危機,對亞洲經濟的增長模式形成前巨大衝擊,未來增長方式的轉變成為有待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們的結論是,世界經濟疲軟估計將持續到2010年。世界經濟已經快速發展了6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相信原油和農產品價格不會快速大幅回落,全球通脹的壓力會持續到明年。此前很多經濟學及市場分析人士,特別是國內機構的研究人員,均認為美國經濟在今年年底會復甦,世界經濟也將重新煥發生機。但是我們認為,這種復甦將會延遲一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一期對世界經濟的預測也顯示,在未來兩年內,發達國家的增長仍將低於其潛在的增長率,發展中國家仍將保持高於潛在增長率的經濟增速。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各成員國、拉美國家、中國和俄羅斯等經濟體的發展成為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體,能使世界經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避免衰退。當本輪全球通脹風險化解後,新興市場國家有望成為率先推動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主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