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 識到馬來西亞的繁華

‧李昱宏 2008/04/12
我第一次聽見Kuala Lumpur這個城市是從Colin那裡聽到的,一開始我還得意會一下,後來才知道講的是吉隆坡,畢竟出國之前聽吉隆坡習慣了,Colin是一半的華人,他的媽媽是馬來西亞華僑,說的是福建話,但是Colin一句中文也不會講更別說是福建話了。


【文/李昱宏】

因為Kuala Lumpur這個字長了一點,所以馬來人都將其簡稱為KL,如果你在車站聽見KL,說的其實就是吉隆坡。


我第一次聽見Kuala Lumpur這個城市是從Colin那裡聽到的,一開始我還得意會一下,後來才知道講的是吉隆坡,畢竟出國之前聽吉隆坡習慣了,Colin是一半的華人,他的媽媽是馬來西亞華僑,說的是福建話,但是Colin一句中文也不會講更別說是福建話了。因為Kuala Lumpur這個字長了一點,所以馬來人都將其簡稱為KL,如果你在車站聽見KL,說的其實就是吉隆坡。


當時我們從加央轉到怡保,再從怡保到吉隆坡,我們搭乘的巴士很幸運的在途中拋錨,馬來西亞的司機一般都很沉著,當意外發生時他們的反應一般也都很穩重,就是安靜地坐著不做任何解釋,不僅火車司機如是,連巴士司機也如是,只是這次巴士上的乘客不耐久候,沒有多久便開始鼓譟了,所幸巴士經過一番搶修之後最後終於修好,我們也才能順利抵達吉隆坡。

吉隆坡作為一國的首都是有其繁華之處的,尤其是她的夜生活多采多姿不是檳城可以比擬,原本檳城是馬來西亞的第一大城,不過在馬來西亞獨立建國之後,馬來人便全力建設吉隆坡成為首都,這種考量牽涉到許多政治與經濟的背景,一則馬來人居多數的馬來西亞社會忌憚華人佔多數的檳城,二則他們在無法掌握經濟大權的情況下,便轉移陣營到離開商業重鎮檳城的吉隆坡另起爐灶,所以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政治重心。

吉隆坡這個名字的來源據說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一批到吉隆坡探勘錫礦的商人,他們發現了此地有豐富的錫礦,因為吉隆坡位於兩河匯集的河口處,於是他們以馬來語「Kuala Lumpur」為其命名,其意即為「泥濘的河口」,如今這個泥濘的河口的所在地有一座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清真寺佳密清真寺(Masjid Jamek),其建築風格深受印度文化之影響,但是卻又融合了伊斯蘭的藝術形式,清真寺的白色圓頂看起來像是一個洋蔥頭,圓頂之下有許多橙色的拱門,就是因為其古樸的建築特色,佳密清真寺便在吉隆坡市內眾多高樓大廈中突圍,而成為吉隆坡市內最具特色的伊斯蘭教建築之一。


自從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中國人大量往海外發展,從明清兩朝起便陸續有中國人到東南亞移民定居,到了十九世紀初,許多中國人到了吉隆坡開墾、經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今日馬來西亞的華人,他們主要來自於十九世紀的中國難民,不過也有一些是採錫礦的礦工,華人最早在馬六甲海峽一帶落地生根,例如檳城和新加坡便是當時華人的大本營,其後再向各處遷移,以吉隆坡為例,馬來人多半集中於河的上游,而後到的華人則群聚於下游,並且漸漸自成一區,最後成為今日俗稱的唐人街,但是唐人街的正式名稱並非唐人街而地圖上所稱的八達靈街(Pentaling Street)。吉隆坡的唐人街風格很像是香港的廟街,他們一樣窄小擁擠,街肆中也有許多是販賣假貨的攤販,似乎吵雜擁擠便是海外唐人街的一貫特色,但是這特色卻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我們倒是無心留戀於唐人街的風情,不過唐人街附近有一座有著精美雕刻的印度教廟宇,我們每次路過總會稍微停留一看,那座印度廟(Sri Mahamariamman Temple)建於一八三七年,是馬來西亞境內最大,也是最華麗的印度廟,它的建築不僅繁複,建材也使用當時從義大利、西班牙進口的瓷磚,所以整座建築更加顯得尊貴氣派,廟內並有一座大型馬車,其功能是專為印度教大寶森節時,載運廟內的神像往返吉隆坡郊區黑風洞。


早期的吉隆坡華人彼此互相爭鬥,當時的幫派林立,甚至移民之間械鬥的事件層出不窮,這種情況宛如早期的台灣移民史一般,因此當時的吉隆坡始終無法興盛,一直到了英國殖民政府時期的總督瑞天成(Frank Swettenham)開始才用心建設吉隆坡,吉隆坡於是在近代迅速的成為一個行政中心及商業樞紐。馬來西亞獨立後,吉隆坡成為首都,發展更為迅速,加上政治的因素,檳城的發展始終被束縛住,吉隆坡終究成為獨攬大權的首都。


我們在吉隆坡的那段日子裡住在唐人街(China Town)的一處小旅館,那家小旅館在街肆的小巷子裡,住址是Grocer’s Inn Lodge, 78 JI. Sultan, 1 fl.電話是 016 308 237,店家是一位華人,所以沒有語言障礙,那裡採光良好,空間明亮,旅店雖小但是頗有鬧市閣樓的特色,尤其是旅店有一處陽台,在那裡可以看著城市的光景啜飲著咖啡,加上旅店的收費便宜所以很多外國旅人都選擇住在那裡,有些人一住住上了半個月,我們後來從巴里島返回吉隆坡時也住在那家旅店,那是之前便與店家講好的,旅店的隔壁是一家具有古樸風味的餐廳。唐人街是吉隆坡市內人群雜沓之處,那裡的華人多半以廣東人居多,於是乎廣東話在當地成了通用的語言,甚至吉隆坡唐人街的馬來人有些也會講廣東話,不過最有意思的是我們聽過當地的印度人講廣東話,馬來西亞的人口中有大約百分之五的印度人,這些印度人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為因應馬來西亞的茶葉生意而從印度南方引進的,到現在許多印度裔的第二代已經開始經營商業,吉隆坡許多兌換外鈔的商店基本上都是印度人經營的。


吉隆坡因為在英國的大力經營之下有了新生命,於是市內有許多英國式的建築,比較可貴的是這些建築如今也都保持著不錯的狀況,例如吉隆坡市內的火車站便是一例,再例如最高法院所在地蘇丹亞都沙曼大廈,那是一幢結合摩爾式、阿拉伯式及英國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只要是遊人都會被這棟建築物吸引住,因為它有著閃亮的純銅圓頂,一百三十公尺高的鐘塔也是氣勢非凡,這幢建築物是由諾曼(Norman)和比德威(Bidweli)兩位建築師所設計,費時共二年多,於一八九七年完工,位在蘇丹亞都沙曼大廈對面的是馬來西亞獨立廣場,獨立廣場對於馬來西亞而言有著神聖的歷史意義,一九五七年的馬來西亞獨立日當天,象徵馬來西亞十三個州的星條國旗冉冉上升地從此處升起,從那日起英國的米字旗便正式從馬來西亞境內降下,這也象徵著多年來馬來人用血腥及暗殺的獨立運動終究逼迫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讓步,在這之前英國殖民政府以許多威脅利誘的手段逼使馬來西亞各個部落與之結盟,於是一個馬來西亞聯邦的雛形在英國殖民的統治之下逐步成型,二次大戰後日軍佔領了馬來西亞,當時的英軍沒有多做抵抗便撤軍,戰後英國又以前宗主國的身分重回馬來西亞,這使得馬來西亞的仁人志士奮起抵抗英國的暴政,馬來西亞之所以取得今日獨立的地位,也是馬國人民經過長期的奮戰而得到的結果,如今獨立廣場上豎立著一支高達一百公尺的旗桿,據說那支旗桿是世界上最高的旗桿。雪蘭莪俱樂部則是一棟位於獨立廣場後邊的都鐸式建築,那棟建築美麗而莊嚴,殖民時期的英國官員常在廣場跑馬,所以俱樂部有著一派的悠閒。聖瑪利天主教堂就靠在俱樂部的一旁,教堂是一座百年的哥德式建築,也值得一看,不過最值得一看的應該是教堂旁的博物館,那裡有著馬來西亞的歷史介紹,時間從史前一直到當代,內容包羅萬象,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館內竟然沒有中文解說,這對一個華人佔百分之三十五的國家而言是匪夷所思的,不過這也直接說明了華人在馬來西亞虛弱的地位,當地華人告訴我們說馬來政府為了攏絡華人,經常將一些比較無關緊要的官位委以華人,但是牽涉到軍機大事的要職卻永遠都是馬來人擔當,因此在馬來西亞總是馬來人取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而華人始終掌握著經濟大權,這種微妙的關係從馬來西亞獨立建國之後一直沒有改變過,只是詭異的是馬來西亞終究不是印尼,而馬來西亞的華人卻很少爭取自己的權益,印尼的華人雖然一樣掌握經濟大權,但是人口比例與印尼人懸殊,但是馬來西亞華人至少佔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口,這樣的比例不能算是少數了,我偶爾會想起這樣的問題,尤其是身邊的朋友有些是華僑,有些移民到了他國,海外華人的議題偶爾就會被大夥討論著,現今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那些原本對華人採取羈靡政策的國家紛紛改弦易幟,其中最明顯的應當算是印尼。


吉隆坡也是個綠化非常成功的城市,關於此點我在以前便曾聽我的好友老陳講過,他是讀生態的,恰好老婆又是馬來西亞華僑,他說吉隆坡處處都是林蔭,這點是一點不假的,在吉隆坡漫步是一種別開生面的體驗,因為整個吉隆坡好似一個在雨林裡的現代城市,吉隆坡處處綠意,所以即使在每天燠熱的高溫裡,你還是可以找到一處避暑的所在,住在吉隆坡的那段時間裡,我們每日閒散的在城裡踱步,夜晚我們總喜歡到吉隆坡雙塔那裡閒逛,那裡是吉隆坡夜生活的重心,每當夜晚那裡的夜店總是擠滿了人,而那一區也是精品店的所在地,許多櫥窗都有著精心的設計,在台北一零一尚未崛起之前,雙塔名列世界第一高樓,雙塔坐落於吉隆坡市的中心,其傑出的設計是經由國際性的大規模比稿,最後決定採用著名的凱撒培禮建築事務所(Cesar-Pelli & Associates)提出的藍圖。雙塔的格局採用傳統回教建築常見的幾何造型,包含了四方形和圓形,這點也可以看出其設計的巧思,雙塔也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的總部,當中包括辦公大樓、公共設施以及會議中心等等。不過其中最突出的是連接雙塔的「天空之橋」,它代表著吉隆坡通往現代化的通道。馬來西亞當局將這座高四百五十公尺的建築物視為國家精神的象徵,因為雙塔在吉隆坡市郊就能清楚的被看見,當局因此將它視為凝聚人心的偉大傑作,而我第一次看見雙塔也是在遠遠的高速公路上,那種感覺的確特別,好似在平蕪中看見矗立拔地而起的尖石,在雨林的氤氳裡,看見了突破樹冠的大樹,整個吉隆坡也的確像是個雨林,每晚這座雨林都發出璀璨的光芒,尤其在雙塔附近,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風景每天都在上演著,但是這座雨林的捷運卻不甚了了,甚至它的費率也不算是太合理,舉例來說,一樣是到吉隆坡國際機場,搭公車要比搭捷運便宜很多,在吉隆坡旅行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捷運,但是等你搭過了幾次之後,你就會開始懷疑上述的說法是否正確,因為吉隆坡的捷運並沒有連線,每條線路之間似乎都是單獨運行的,這種規劃對於一個現代化城市而言有些不可思議。


吉隆坡的中央市場是另一個我們愛去的地方,因為那裡可以看見許多馬來西亞傳統的手工藝,儘管那裡深具商業氣息,不過那裡也不乏物美價廉的精品,我就是在那裡買了幾條馬拉西亞的蠟染手帕,那也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的戰利品,而中央市場實際上也從昔日的傳統市場搖身一變,成為馬來西亞文化手工藝術的集散中心,在那裡此可找到許多傳統的木雕、染畫、陶藝等等民俗藝品,逛累了商場還可以在小店裡吃點東西,所以那裡也是外國人的必到之處。


我們在吉隆坡的日子裡,飽嚐著屬於熱帶的城市陽光,儘管雙腿有些些的累,陽光洗黑了我們的肌膚,不過我們倒是樂在其中,在吉隆坡我們果然見識到馬來西亞繁華的一面。


.李昱宏的個人網誌:http://blog.yam.com/dustytri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e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